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720484.html01
新垄断态势及其特征
要搞清楚何为新反垄断,首先要搞懂国际上的新垄断态势。
以芯片产业为例,美国的芯片法案,出口限制、人才禁止等专项*策以及为控制芯片而搞的Chip4区域组织等,名义上是遏制中国*事发展,但背后原因很复杂:
表面上是担心在应用上的“越界”。
高阶半导体晶片通常用在超级电脑或AI及*事系统上,而大陆在运算能力等技术上正急起直追美国,这正是白宫焦躁不安的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是美国想在行业控制上完成“双杀”,即阻断中国芯片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的道路,达到削弱、控制甚至搞垮美国境外的芯片企业的目的,实现技术、市场的双垄断。
为此,美国提出建立新的“全球本土化”战略——与G7伙伴国以及三星和台积电等半导体大厂协作,强制性融入当地的半导体供应链及产业生态系统,并把这些生态系统和供应链“安全地包围起来”,接受美国的“托管”。
以台积电为例,美国对它势在必得,甚至做出一旦台海有事,则在第一时间用专机把台积电的技术人员运到美国的计划。
因为,台湾地区提供美国每年所需七成以上的高端芯片,假如台湾地区易手,那么被限制进口的就是美国了。
日韩的芯片企业同样如此,虽然它们最大的市场在大陆。
但美国的*策法案基本就断绝了它们在中国的“生路”,面临要么“触线自杀”,要么搬到美国设厂的选择。
这就是国家竞争下的“新垄断”,其特征是:
一是为谋一己私利而损害世界。
这种突破边界、相当于“无限制潜水艇战”的垄断比之以往单纯追求超级利润、市场垄断的经典垄断危害大多了,很可能诱发经济以外的那种不可测的冲突;
二是颠覆了“游戏规则”。
过去芯片是一个全球化的生态圈,即芯片从原料、设计、制造到代工芯片及封测等环节是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协作完成。
但现在各国都在筹备构建自己的、独立的“生态圈”,被迫放弃全球化、搞重复建设;
三是没有底线、为所欲为。
美国经常谴责中国的理由就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府补贴搞不正当竞争”、“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但美国为了确立在芯片行业上的新垄断地位,这些事都干了不止一遍,明里补贴、暗里采购叠加定向制裁、长臂管辖。
比如,《美国芯片法案》列出百亿美元补助金额邀请半导体厂商到美投资建厂,但这点补助对于台积电、三星等超级大厂根本不具吸引力,对它们来说到美国建厂只是服从于来自美国的胁迫而已。
四是“赢家通吃,其他人饿死”的恐怖结果。
理论上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下出现赢家通吃、“冠亚季”之外全是失败者,但在操作中还是会有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
但新垄断的恐怖之处在于“我花开放百花杀”,利用“友岸外包”、“全球本土化”基本上完全把其他国家、企业排除在外,除非你自己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些特征尽管在美国身上集中体现,但它们并不是美国的新发明,事实上这种现象一直就忽明忽暗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民生甚至文化。
福卡智库
02
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反垄断难题
回顾这些年来国内出现的这些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甚至新思想,无不与国内的新垄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新垄断”造成并激化了这些问题:比如电商对实体店的绞杀刀刀见骨;
诸多“宝宝”甚至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吸引到自己的账户上进行放贷、投资;
短视频平台几乎“取代”了主流媒体与广播电视,成为事实上的“无冕之王”;
互联网巨头掌握着难以想象的“权力”,操纵着社会舆论动态与导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清楚都知道你的一切秘密;
而地产公司更是在“八个瓶子七个盖”的乾坤大挪移中赚得沟满壕平,然后把遍地“烂尾楼”留给*府与购房者……
这些新垄断企业服从的是“利益至上的原则”,唯利是图但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完全被新垄断的巨大破坏力所对冲。
简言之,它们“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本的作用。
因此,这既是中央提出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给资本运行设立“红绿灯”的基本原因,也是在国家竞争背景下新反垄断的必然要求。
反垄断是老问题,在国际上经典办法很多,美欧对此有足够的经验与教训,但是百年变局下,这些都不灵了。
西方当年的举措既不太管用,理由很简单,在长达七八十年的历史中,资本已经成功地通过*治手段把限制自己的规则修改好、把肢解自己的法案废除掉,把自己解放出来继续兴风作浪。
比如,若无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被废除,也就没有年的次贷危机以及后面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也不愿真正刀刃向内,按照美国的反垄断法,像微软这种企业是一定要被拆分的,但在国际竞争中,美国*府发现肢解微软是自废武功。
因为,微软不但可以扮演美国*府控制互联网的“替身”,还可以充当着在网上盗窃他国资料的“万能钥匙”。
所以,在处置微软问题上,美国*府始终犹犹豫豫不肯下死手。
从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垄断到年联邦司法部开始对微软反垄断诉讼,再到年司法部联合19个州检察机关再次起诉微软。
但最终年微软以赔款18亿美元了结官司,花点小钱但保持了企业的完整性,垄断性地位仍不可撼动。
而到了年拜登上台后,出于跟中国的竞争需要,他开始和微软紧紧拥抱在一起,并就黑客攻击微软系统漏洞问题向中俄发出威胁,称这是“战争行为”,却再也不提反垄断的事了。
反垄断的这个“度”拿捏不好,要么伤及国家战略利益,要么搞垮企业,两败俱伤。
所以,各国在此问题上都很谨慎,但越是如此,企业、资本就越是“嚣张”,以至于“大到不能倒”成了它们的“护身符”,“利益是我的,但问题是*府”。
福卡智库
03
中国新反垄断下的版本创新
在此背景下,再来看联想与腾讯设立混改公司,就可以看出一些非比寻常的新迹象、新动向。
“联通与腾讯合作”的消息出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