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在变化,个人档案不能放在个人手里这是不会改变的。
个人档案一旦在个人自己手里,要尽快存放进户籍地的人才中心。防止档案成为死档状态。
年档案在自己手里怎么办?
个人档案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现在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部门也为之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让档案材料收集和调动更加便捷。
年,不仅开始试点建立全民档案,也大力推行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精简证明材料,逐步减少和解决以往档案服务环节中信息交流不通畅、各地、各行业政策不同,造成很多个人档案自持的状态,现在是加强了户籍地人才中心接收这种自持档案的材料审核能力。
改善托管部门不能甄别自持档案的真实性,而出现的拒收现象。
现阶段属于逐步推进和落实阶段,自持档案者能将个人档案存放进户籍地人才中心的条件还在完善中。
很多人说自己的档案还是没有地方收。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还是处于局部设点试行的阶段。所以有些地方可以,有些还没有开展的地方,还是没有办法的。
那要怎么办呢?
1.在试点的地区
有个人档案材料的,基本都是高中及以上毕业人员、还有早期在公有制单位入职的人员。如果以前学习和工作的地方都还存在,那么个人携带自己的档案材料到最后封档案袋,盖封口长的学校和单位去,请原单位协助核实自己的档案材料的真伪,出具证明材料。然后才能重新存放进托管机构。还有一部分是档案外里内外包装完好,没有拆开过,有些经验丰富的托管机构能够进行材料的审核,他们也是可以接收的。
每份放入档案中的材料都是有公章的。原单位是原出具单位,所以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确定你这份材料的真实性或者是否有缺失,当然需要极富经验的人员,如果该单位只有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员,他们从负责任的角度也是不会给你出具证明材料的。
2.没有开展试点的地区
因为档案审核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还有需要相关核验的设备。所以不是每个存档机构都能同时进行提升的。很多地区还没有能力改变。所以这部分地区如果有档案自持状态,有需要存档的,原单位已经不存在的,只能找具备核验能力的存档机构进行档案材料的审核。
档案服务今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会更加全面收集个人信息,在个人需要档案时,能够只通过“指尖操作”就可以顺利完成调档函的开具、档案调动、档案材料的新增等服务。让信息自己在互联网通道上跑路,让个人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