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州武进链世界赋智造汇菁英 [复制链接]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常州市武进区始终在探索“创新引领、产才融合”的时代答卷和发展样本,全面助力产业转型重构和城市价值再造。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武进区以“人才市集”的形式捧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向天下英才发出来武创新创业的诚挚邀请:累计邀请中外院士9名,签约科创人才项目50个,达成合作金额超4.8亿元,为名高层次人才颁发武进英才“荣誉卡”……“金品牌”持续擦亮,好口碑不断传播,“吸才力”日益提升!正如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在“常州武进人才周”启幕式上所承诺的,武进正持续发扬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打响“非武不栖进无止境”人才工作品牌,精准定制人才政策,竭尽所能提供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构建全链条、矩阵式人才服务体系,让青年才俊在武进就业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瞄准“接轨”

布局创新“硬核”

当前,城市竞争重回产业主赛道,规划布局创新“硬核”、打造高能级平台,成为各地竞逐新赛道、增创新优势、集聚“最强大脑”的关键一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武进做深做透“接轨”文章。

本届人才周期间成立的长三角(常州)创新中心,将促进沪常两地科技资源转移联动,构建“科技+人才+产业”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并开通“线上会客厅”,承载武进科技和产业发展双向对接、项目和人才线上交流等功能,集聚更多创新资源。

为锻造强力科创“引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与武进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郑向东介绍,中心将以武进区企业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化、数据化、专业化科技资源服务优势,挖掘放大上海市人才科创资源外溢效应。“一方面,持续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基地、高层次专家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另一方面,加强线下产学研合作对接,逐步形成科技服务的新发展格局。”

为“两湖”创新区绿色低碳发展谋新篇,武进绿建区和上海市政总院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绿色建筑与韧性城市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中心将由院士、大师领衔,建设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和五大研究所,实现技术研究、试点示范、标准推广、产业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力争3年内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5年内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成立的长三角绿色产业“+设计”联盟,则将组建高端智库,在“绿色建筑+新材料”“绿色建筑+智联网”领域引领行业新发展。

集聚增效

“链”就更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的天地有多宽,人才逐梦的空间就有多广。

医疗健康是武进区“95x”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仅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已集聚医疗健康相关企业余家,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超张。为抢抓“两湖”创新区建设的“时与势”,当前,武进医疗健康产业迎来又一轮舒张有力的创新推动,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人才周期间,“融智全球、创新领航——生命健康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创新生物科技创造美好未来”常州市科技企业融资路演生命健康专场活动、“聚精英·驭精准·预未来”国际精准医学创新应用论坛先后举行。与会专家应邀分享热点议题和前沿技术,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武进团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紧密围绕人才项目引进培育、产学研合作对接、投融资长效对接、服务平台联创共建,促进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增效。

为补人才短板、促产业发展,牛塘镇主动用好“外脑”资源,联合多家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等服务主体组建“智改数转”创新联合体,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打包式”服务,进一步激活“智改数转”引擎,争创更多国家示范试点、省市级智能工厂、标杆企业。

武进区人社部门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全方位拓展供需对接渠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在驻常高校届毕业生校园宣讲会、招聘会上,来自全市的多家企业为江苏理工学院学子准备了多个就业岗位,超千名学生参加,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三成。“预计到年底前,我们将走进全市10所高校举办招聘会。”武进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杭琰介绍,武进还将到南京、长沙、厦门等地的学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来武进实现青春梦想。

创新举措

“引才双循环”蓄势添力

进一步推动构建国际、国内“引才双循环”格局,武进区坚持主动出击、创新举措。

以色列时间11月23日晚上六点,中以创新汇“才聚中以智汇武进”科创未来Talk活动在特拉维夫举行,活动向在以中国留学生及以色列各大高校人才描绘了“两湖”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的蓝图,广受点赞欢迎。接下来一段时间,来自武进的驻以团组还将通过密集对接、举办活动等多种方式,引才汇智,推动中高端人才加速集聚。

为不断扩大引才“朋友圈”,武进打出了一套招引“组合拳”。聚焦产业链堵点、难点、痛点,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在人才周开幕式上,10家重点企业面向全球张榜,“重金求帅,集智解惑”,榜单总金额逾万元。成立了海外引才服务联盟,深入实施引才合伙人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陈洪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燕红受聘成为武进区“城市引才顾问”,“超级外挂”们将不断提高武进引才、留才、用才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在武进区各乡镇,一系列子活动的开展也让人才汇聚新高地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地处武进西南的湟里镇,为破解人才不愿来、项目落不下的难题,创新探索跨区域飞地孵化器模式,在常州科教城三艾集团与绿建区长三角碳谷分别设立人才孵化工作站。“利用中心城区、企业集中区写字楼的区位优势与健全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企业入驻孵化站,并对入驻企业在湟里落地的项目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服务保障。”镇党委委员陈旭介绍,希望通过此举鼓励和带动人才、项目、企业涌入湟里、建设湟里,最终实现“孵化在飞地、产业在湟里,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湟里,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湟里”的新型发展模式。

礼嘉镇举办“礼贤英才欢聚一嘉”礼+人才群英汇活动,谋划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加深合作,让更多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成果在礼嘉“落地生根”。嘉泽镇与武进区农业农村局携手打造“花开云端”花木电商人才交流平台,以农业乡土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为着力点,以云端智慧平台为连接点,实现人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问题联解、发展共赢。前黄镇与常州大学合作打造“海聚英才”人才会客厅,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国际人才交流、产教融合、实习就业等方向推进合作,做实人才凝聚“大文章”。

短短10天,武进人才周“1+16”的系列活动,日程满满,干货满满,成果满满!通过这座“桥梁”,人与城紧紧牵到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力量和无穷的商机。永不落幕的武进人才周发出的时代强音,将乘着“两湖”创新区建设强力推进之势,响彻长三角,以“进无止境”的实际行动答好“非武不栖”人才之问。武进,期待与更多优秀人才结成“奋斗共同体”,探索“发展最优解”,共赴时代之约!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编辑:王晓伟

制作:濮媛

审核:王长峰

党的生活立足支部,面向党员,竭诚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篇原创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