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夏湿热交替之际
全城齐心防疫
在这个时节
应如何保重身体、提高免疫力?
一线人员的“护身方”
居家也能用
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中医对付各种疫病更是底蕴深厚。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德叔)南北奔波十余次,他自己又是如何应对这种高强度工作的呢?
德叔在讲坛上分享说,现代人说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病力,在中医里则是从“扶正气”做起,一线人员自我保护同样是要“补气固表”。
德叔常年带着身边的保温壶,装的就是西洋参、陈皮、*芪泡制的茶饮,这就是中医人最基本的“护身方”。
进入初夏后,则建议大家可以在药膳中加入当地时令的木棉花、荷叶、桑叶等清暑湿热之品,可以有效缓解喉咙干、牙龈肿痛等不适症状。
阳虚体质经常觉得手脚腹部冰凉的人,也可以用*参陈皮泡水喝,起到补气温中健脾之效。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护卫肺气怎么做?
春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养生护肺该做些什么?著名中医呼吸疾病专家、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提醒,做好“扶正护卫”,提高人体免疫力屏障功能,就不容易生病了。
春季容易患病的人群,多数是“正气不足”,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差。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有基础病的老人、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的小孩,都要特别注意。
病*感染人体致病需要达到较高的浓度,如果通风做得好,就不容易感染。所以,要做到居家通风、尽量不要聚集;外出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
专家推荐:
适合不同体质的六款应季靓汤
北芪淮山瘦肉汤
北芪50克,淮山30克,瘦肉克洗净切片。
将材料放入炖锅,武火煮沸再炖50分钟,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气虚体质:面色缺乏光泽,平素怕寒怕风,易疲倦乏力,气短易感冒,易腹泻、大便偏烂。
羊肉枸杞汤
羊腿肉克,枸杞子20克,生姜12克,料酒、葱段、大蒜、味精、食花生油、清汤各适量。
羊肉去筋膜,洗净切块。待锅中油烧热,倒进羊肉、料酒、生姜、大蒜等煸炒透后,同放沙锅中,加清水适量,放入枸杞子等,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煨炖至熟烂,加入调料和匀即可。
阳虚体质:体型白胖,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四肢冷、喜热饮食、大便稀泻状。
银耳百合粥
银耳10克,百合10克,粳米25克。
银耳用水泡胀,百合、粳米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
阴虚体质:体型较瘦,怕热,口舌容易干燥,喜冷饮,手足心热,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常心烦易怒,易失眠,大便偏干,小便短少。
萝卜四药汤
萝卜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
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每日3次沸水冲服。
痰湿体质:形体多肥胖,腹部肥满,喜好甜食和肥腻食物,面部油脂较多,汗水多且粘,容易胸闷,痰多。
土茯薏米南芪汤
骨头克,土茯苓30克,五爪龙50克,薏米30克。
将材料一起入锅内,加水用武火煮开,改用文火煮50分钟,调味即可。
湿热体质:易心烦气躁,平时面部常有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感沉重,易疲倦,大便干燥硬结或比较粘,小便短而颜色深。
胡桃五爪龙煲骨
骨头克,胡桃肉50克,五爪龙50克,无花果15克。
将材料处理好加水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煮50分钟,调味即可。
特禀体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对季节气候适应能力差,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药物过敏。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阅读
“骆骆声”以“为粤文化发声”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