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深入推进
让每一份喜悦都快速抵达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证书……只有B5纸大小的这些证书,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小证书大影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凝结着人才的辛勤付出,关联着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待遇,承载着期待。早一点送到他们手中,喜悦就能早一点到达,甚至就能让他们早一点踏上职业发展新台阶。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发证慢、查询难、补证难等成为证书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年7月,为回应人才关切,人社部启动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4年来,各级人社部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打造数字证书、开通信息服务、推进数据共享,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增强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流程
发证速度实现质的跃升
“幸福来得很及时,心情很激动!”河南郑州某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的职员李振乾,年10月参加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公布后不久就拿到了证书。他非常开心:“这是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早一点拿到,就可以早一点注册成为一名执业估价师,开展房地产估价业务,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水平”类证书对应于水平评价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证书持有人具有或者达到证书所记载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职业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是用人单位选聘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准入”类证书对应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证书持有人从事特定职业或者在特定专业领域执业的法定凭证。我国自年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发证慢问题逐渐显现。
原因何在?“主要是种类多、环节繁、流程长。”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相关同志介绍,30多项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主管部门不一,样式不统一,印刷环节复杂。改革前,证书发放是将印制好的空白证书先发送给地方,各地在空白证书上打印相关信息,加贴持证人员照片并加盖印章后再进行发放。“这种方式制证周期长、地方压力大,满足不了人才尽快获得和使用证书的需求。”
人才的“痛点”就是改革“靶点”,期盼就是工作导向。人社部大力推进证书管理便利化改革,通过创新机制,破立结合,重塑发证流程,有力破解了发证慢难题,从根本上提升了服务人才的效能。
统一证书制式。在人社部的牵头下和各行业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研究,统一了证书样式、内容、数据标准,为再造证书制发流程奠定了基础。
减少环节、压缩时间。将以前的制证模式,改为在考试报名环节采集照片等信息,实行证书一体化印制,地方无需二次打印,减少制证环节。反复测算,压缩证书数据采集、印制、发放等各环节时限,提高发证效率。要求各地收到证书后开展证书依申请寄送服务,有效解决证书发放“最后一公里”堵点问题。
这些措施,使得发证速度实现了大提升。“目前,从我们收到证书数据,到制证企业完成印制和运抵各地,平均用时12个工作日,与改革前比有了质的飞跃。”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相关同志说。为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还在网站上,实时公布证书各项节点办结日期,方便取证人员了解进展情况。“改革后,前来咨询证书进展的电话量显著下降,说明人才的热盼得到了解决。”
改革给人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方莉是浙江嘉兴一家企业的高管,不仅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自己也在年通过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多年与证书打交道,她切实感受到了发证工作的显著变化:“考试成绩出来后,登录网上系统,可以选择现场领取证书,也可以选择邮递到家,快捷方便多了。”这也是不少专技人才的共同感受。
改革不仅解决了人才的难题,也减轻了各地证书发放工作人员的压力。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刘文波印象最深的是:“改革前,收到空白证书后,需要一张张地进行打印。比如卫生专业的证书,一次要打印五六万张,整个中心都忙得昏天暗地。发证的时候,需要挨个收照片、贴照片,现场排着长长的队伍。现在,这种情况再也看不到了!”
构建全国数据系统
随时随地可查验
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