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让人才“近悦远来”;服务,则让人才“宾至如归”。如何让人才从“流入”变“留下”?徐州着力从人才最关心的房子、孩子、本子、票子等“关键小事”抓起,比“真金白银”更比“真情实意”,通过全要素全周期服务,让更多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每天,在我们日常路过的写字楼里、人群熙攘的商贸城中、快速奔驰的地铁线上,几乎每年都有名领*人才、0名专门人才和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悄然汇入,一同支撑起徐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人才驿站,即将大学毕业、来徐求职的山东女孩徐菁菁,成为这里的第一百位暂居者。
毕业大学生徐菁菁:在这边已经住了一个星期了,这边的环境也都非常好,安全指数非常高,父母也很放心。如果在外面租房子的话,一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然后正好这边确实帮我,让我可以安心地去找工作,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异地求职,初来乍到,在陌生的环境里,有一个能远程申请、到达后立刻背包入住的温馨港湾,是很多青年人才的刚需。去年正式启用的经开区青年人才驿站,可为来当地求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各类人才,提供7到15天的免费住宿、求职等便利。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区委学少部部长佟圆:在就餐方面,有半价餐券,还有一些代金券;它的文化设施也比较齐全,有24小时读书吧,看个电影,来个夜跑金龙湖;一些过来面试,没有通过的话,我们会给他推荐到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那边,那边有很多猎头公司供他选择。
在徐州,为满足青年人才居住、学习、生活、工作等多元化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小确幸”随处可见,累计建成青年人才驿站1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区+郊区县城全覆盖,开放房间个、床位张,服务人才千余次。
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徐州不仅从年轻人落脚的“第一间房”开始,还有一站式的服务“窗口”。在市、县两级*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人才综物综合服务窗口”,可为人才提供*策咨询、求职创业、项目申报、户口落地等全程服务。
青年人才何沁炜:一次性就可以办理很多,也不需要我们东奔西跑,特别方便,这个窗口。
人才的需求在哪里,人才工作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徐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以人才最关心的高频需求为切入点,坚持人才待遇“一卡享受”。建立“彭城英才卡”星级分类服务机制,让高层次人才“一卡在手、乐创徐州”;坚持人才诉求“一线接听”。运行“尚贤”人才服务热线,为人才提供全天候的*策咨询、反映诉求等在线服务;坚持人才补贴“一网通办”,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享人才*策。
徐州市人社局*委委员、副局长晁映辉:以最好服务集聚人才,最大诚意留住人才。各项补贴实现“全程不见面、一网通办,打卡发放”,大学生等人才申请补贴“当日秒批,次日领卡,七个工作日公示,最快十个工作日可领到补贴资金”,速度全国最快。
服务要“快人一步”还要有“超常力度”。近年来,徐州市从*策、载体、市场、金融、科技、管理、评价、活动等8个方面,着力构建“赋能型”人才服务体系。开发建设徐州市人才赋能大数据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徐州“人才码”,设立3.7亿元“彭城英才”创业基金,建成淮海经济区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组建淮海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出台《税务部门服务人才企业8条举措》,制定印发《年全市加快推进人才创业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一项项硬核举措,让人才“心有所归”,也让他们的故事从徐州开始,也将一直在徐州继续。
徐州广电记者:顾娜孙俊韩佳妤
编辑:寇志娟
审核:孙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