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新格局下,上海集聚制度创新高地优势,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模式,集聚城创融合枢纽优势,打造“一江一河”人民城市治理模式、“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城市更新模式,引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需要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引领区域和示范模式。上海集聚制度创新高地优势,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模式,集聚城创融合枢纽优势,打造“一江一河”人民城市治理模式和“五座新城+南北转型”城市更新模式,引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创新高地
在经济起飞和早期追赶阶段,我国利用超大规模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差异化的地方性优惠*策,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推动了外向型优势地区非均衡高速增长,也累积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策洼地型的传统对外开放模式,激励地方*府扶持本地企业承接欧美日等先发国家的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分工,也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个别国家采取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战略,挤压中国崛起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单方面的*策洼地型开放,会减少我国在双边和多边经贸谈判中的筹码。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从利用超大规模国家优势转向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将超大规模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转化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则能形成本地市场效应,即国内市场需求较大的国家,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影响,将成为净出口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要逐步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双循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上海大都市圈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区域,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年10月公布的《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清理涉及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策,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形成叠加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到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对接,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上海集聚制度创新高地优势,以自贸新片区和进博会平台作为高水平开放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助力本土企业以双重价值链嵌入方式,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模式。双重价值链的第一重即为凭借“链主”地位直接嵌入全球价值链,第二重即为凭借本地市场效应,加入本土价值链,间接嵌入全球价值链。自贸新片区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海关效率为切入点,通过数据跨境流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吸引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助力本土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融入国际循环,直接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产业链和创新链“链主”功能。进博会以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为着力点,发挥高端要素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助力本土企业依托国际循环,融入国内循环,支撑本地价值链,间接利用全球资源,向全球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高质量发展的城创融合枢纽
国际化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以统一大市场放大本地市场效应,以双重价值链嵌入双循环,需要集聚城创融合枢纽优势,重塑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绿色低碳宜居的创新城区布局。相对于*策洼地型创新园区,制度高地型创新街区和城区,缓解了超大城市职住分离“城郊睡城”的拥塞负效应,凭借交通网络通达、国家战略叠加和双重价值链节点等枢纽优势,通过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和服务设施便利化、创造社会交往和休闲交流机会,满足创新人群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职住平衡需求。
为了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创融合枢纽功能,上海大都市圈打造“一江一河”人民城市治理模式,赋能*浦江和苏州河沿岸旧区更新,优化“中心辐射、两翼齐飞”的空间新格局。年,上海开启了串联“生活秀带”、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城市滨水区建设。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确立了*浦江沿岸“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超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的“一江一河”治理目标。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倡导将“一江一河”治理与人民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年,《上海市*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正式施行,为共建、共治、共享“贯通里程最长、更新区域最大、承载功能最丰富”的世界级城市滨水区提供法治保障。“一江一河”人民城市治理模式以亲水可达、文脉守正、开放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将封闭性生产岸线和飞地式创新园区转化为开放性生活岸线和雁阵式创新街区,贯通“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城创融合街区枢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城创融合中心城区枢纽。
为了导入外围城区的城创融合枢纽功能,上海大都市圈打造“五座新城+南北转型”的郊区城镇更新模式,优化“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五座新城+南北转型”的郊区城镇更新模式发挥主导特色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集聚区域一体化连绵带的城创融合枢纽优势,提升辐射服务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区域能级。
五座新城以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总体定位。嘉定新城围绕“国际汽车智慧城”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实验平台和测试中心,做强钢铁大宗商品交易、二手车交易平台。青浦新城围绕“长三角数字新干线”建设,发展进口商品集散和资源配置科创新城,做优进博会“6+”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松江新城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发展高校科创基地和长三角多式联运基地,做大“科创走廊+数字云城+智慧枢纽”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奉贤新城围绕“东方美谷”和“数字江海”建设,发展化妆品全球新品首发地,做好美妆新零售等特色产业直播平台。南汇新城围绕“数联智造”和“滨海未来城”建设,发挥临港新片区制度优势,发展集原创技术、应用技术和开发实体为一体的数字孪生城市,做实“保链、固链、拓链”的跨境交易平台。
南北转型以绿色低碳转型拉动空间和治理转型。金山围绕上海西南交通枢纽建设,依托滨海地区,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功能。宝山围绕北上海枢纽门户建设,依托主城片区、联动沿江沿海地区,提升上海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功能。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上海大都市圈利用高水平开放的制度创新高地优势,畅通双循环,提升双重价值链协同效率,利用高质量发展的城创融合枢纽优势,统筹从一江一河到通江达海的人民城市治理示范区建设,推动从南北转型到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城市更新示范区建设,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率先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立足本地市场效应和枢纽区位优势,叠加国家战略和制度型开放优势,《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等相继实施推广,分别从城市群、省域和跨省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以一体化示范区的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为全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范例。
(本文作者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本文作者:何丰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