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风俗:趣话元宵节
中国佛教新闻讯
元宵节原始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张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道教有所谓“三元”神,即上元天官、中天地官、下元水官,这三官神分别以正月、七月、十月十五日为诞辰,因此这三个日子就分别叫上元、中元、下元。
关于元宵节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认为在汉代就粗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太平御览》引《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太一也叫“泰一”、“泰乙”、“太乙”,早在战国时期即被人所奉祀,宋玉《高唐赋》就有“醮诸神,礼泰一”的记载。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武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节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汉明帝的敕令燃灯和佛教有关。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从关于汉室三位皇帝的记载、传说可知,元宵节张灯之俗最初是在宫廷举行的,后来才传到民间;其节俗活动又与佛教有些瓜葛。再加上道教对元宵节俗的浸染,可以说元宵节虽不是朝野、释道一时、一事造就,但确实是它们的合力铸成了后世完整、丰富的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