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感怀一泓清水,腾涌中
TUhjnbcbe - 2024/7/1 16:59:00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25/m7pof59.html

非凡十年,中国企业涌现出无数个有温度的品牌故事,我们称这些故事为“中国温度”。年8月起,山东大学广告研究中心、山东省品牌建设促进会、齐鲁晚报壹点智库共同策划“中国温度”公益传播行动,旨在多视角展现山东企业的“中国温度”,积蓄品牌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海尔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京博控股集团、浪潮集团、太阳纸业、威高集团、济钢集团、齐鲁制药集团、玲珑轮胎、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华通集团、银丰生物集团、福瑞达医药集团、华熙生物、特来电新能源、邦德激光、超越科技、新前湾集装箱、中青国合等20家知名企业品牌受邀参与“中国温度”公益传播行动。

自悠悠上古传说,至千载文明历程,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始终流淌着开拓进取的血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将无惧挑战的坚毅精神传承至今,如大潮奔涌,似长风浩荡,书写着改天换地的传奇诗篇。

年秋,毛主席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至此拉开了世纪工程的伟大序幕,到如今,恰逢“南水北调”构想提出70周年,距离正式动工也已过去20年的岁月。历史的如椽巨笔记录着时光的印迹,擘画出百年基业的恢弘蓝图。

自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九年时间,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干线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规范管理抓落实,统筹发挥民生经济、绿色生态等综合效益。镶嵌在平畴沃野的青青水脉犹如一条生命线,为齐鲁大地注入无尽的发展活力和喷腾的中国温度。

一水浩荡润民生,涌动中国温度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滚滚南来之水持续滋养着齐鲁大地的千里沃土,增强了受水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为山东省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支撑,也彰显出大国重器造福人民、服务经济的诚挚初心。

1、“蓝色生命线”:守护亿万人民的饮水安全

南水千里奔流滋润齐鲁大地,刻画出一条齐鲁人民渴求的生命线。这条奔涌流淌的蓝色生命线每年可为全省增加13.53亿方的净供水能力,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成了卓著的救命工程,而且成为山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连续三年的胶东大旱,青、烟、威、潍四市进入连续多年枯水期,水库基本干涸见底。山东干线公司积极组织向胶东四市抗旱应急调水,并连续三年实施汛期调水,累计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胶东四市供水13.57亿m3,被百姓赋予“蓝色生命线”的非凡荣誉。

又如,地处鲁北腹地的武城因特殊环境,曾是典型的地下水氟超标县。自年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工程大屯水库的江水成为饮用水源后,一库“南水”不但有效解决了饮用水氟含量超标问题,还保护了周边地下水资源,改善了当地水环境。

如此种种,皆是南水北调工程“服务百姓、惠泽民生”的真实写照,更是守护亿万人民的坚实底线。

2、畅通航路:奏响勠力同心的奋进之歌

东平湖和南四湖作为山东境内两大调蓄湖泊,水量充沛,构成南北输水干线的咽喉部分。两湖段输水工程充分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利用梁济运河和柳长河航运结合设置输水线路,使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融合,打通了两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km,将东平湖与南四湖连为一体,有效改善了山东内河航运条件,延伸了通航里程,一举打破京杭运河济宁以北不通水的历史局面。

据相关调查显示,两湖段通水接合航运工程正式运行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通航量数百万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大有可观,亦为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为二级航道,航运作用明显提升,枣庄市紧紧抓住南水北调通水机遇,成功组建“一港四区”,新建泊位处,建成港口年总吞吐能力八千余吨,真正成为枣庄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沿运”经济带、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底气。

与此同时,若以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70.4立方米来估算,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通水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切实为两岸经济发展增添了澎湃动力,为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优质水资源支撑。

一抹盎然施新绿,绘就中国温度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条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的调水线,而且已日渐成为一条复苏河湖的生态线,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线。尤其是山东干线作为南北水调重要构成部分,在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稳健发力,在推进美好齐鲁大地生态建设的同时,构筑可持续发展且富有温度的绿色家园。

1、优化资源配置,滋养齐鲁大地

建成现代化水网体系一直是山东人民的夙愿和期盼。如今,长达公里碧水清渠,以每年可引入13.53亿方水的调度能力,承载着千万建设管理者的笃笃深情,将南来之水播洒在齐鲁大地,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通水运行以来,累计调引长江水53.68亿m3;向胶东地区输送黄河水、雨洪水10.78亿m3;生态补水7.37亿m3,改变了南四湖、东平湖无法有效补充长江水的历史;为小清河补源2.45亿m3,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m3,既改善了小清河流域水质和沿线生态环境,又保证了济南泉水的持续喷涌;多次配合地方防洪排涝,累计泄洪、分洪5.48亿m3,有效减轻了工程沿线地市的防洪压力;北延应急供水2.66亿m3,为缓解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向大运河补水1.56亿m3,助力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作为综合性多功能调水工程,在全省优化水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显现,助推山东省多水源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更有意义的是,山东省被确定为中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骨干的山东现代水网,将全面构建起“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打造出现代水利的鲜活样板。

2.改善生态环境,看旧貌换新颜

南四湖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承接苏、鲁、皖、豫四省36个市、县的客水,更是充当着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其水质是直接决定调水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今的南四湖水天相接、碧涛荡漾,时有飞鸟掠过天际。从摄影爱好者处更是听闻,近几年在南四湖拍摄到的鸟类多达余种。谁也不能想象,曾经的南四湖另有一番模样。

正因为如此,南水北调工程重点在治污、关键在防污。年东线工程启动时,作为重要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的南四湖、东平湖均为劣五类水。按照国家南水北调治污规划,调水干线要达到三类水质目标,需削减污染负荷绝对量80%以上,治理难度非常大。

山东南水北调创造性实施“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劣五类水体通过治污达到三类水体的典范。不仅绝迹多年的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重新出现,连多年罕见的震旦鸦雀、赤麻鸭,还有号称“水中凤凰”的水雉也回来了。

守护一渠清水北上,水质安全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山东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全线实现了地表水三类水质目标,有力保证了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除此之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按照国家规定受水区的供水顺序需要是南水北调水—当地地表水—当地地下水。由此,地下水资源得以作为战略储备逐步涵养以应对不时之需,有效破解了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和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灾害。南水北调工程所发挥的综合效益已然愈发明显。

一贯高质量发展,提振中国温度

面向新时代,立足新阶段,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直以来,山东干线公司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推进科技赋能,提升工程运行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培养企业人才力量。用行动诠释恒心,用发展彰显气魄。

1、完善体系建设,凭创新谋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干线公司以“院企合作创新中心”为总抓手,坚持“改善即是创新,人人都能创新、处处皆可创新”的理念,构建起了全员参与创新的工作格局,营造出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

目前,山东干线公司共有9个创新工作室,其中包括1个省级示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3个省农林水工会创新工作室,同时与中国水科院、河海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等众多科技、工程领域的重要奖项,并获得创新成果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全省农林水系统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成果项,为助推持续创新发展衍生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2、大国工匠引领,培养创新人才

山东干线公司深知惟有人才不凡方可造就非凡,坚持深入实施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双创双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工匠、劳模的先进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激励更多职工尤其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和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保证。得益于此,山东干线公司不断涌现出一批批技能人才,10人获得技师资格,24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5人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授予山东省“齐鲁工匠”。特别近年来,公司职工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水利行业技能大赛,几乎囊括了全省前十名。

3、加强数字建设,赋能提质增效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线路长、规模大,安全风险点多,运行工况复杂,面临许多技术及管理难题,开展数字水利建设对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监管、实现运行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效用。锚定于此,山东干线公司正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库,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致力于为数字水利建设提供示范样板,探索智慧路径。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测网络,不断提高水量优化调度、远程集中控制、智能管理决策、应急响应处置等水平,实现了调度运行系统的智慧化、数字化应用——搭建私有云,建成覆盖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工程管理、财务管控、资产合同等业务的16个核心系统;初步实现数据分析挖掘与智能化管理,启动数字孪生泵站、水库建设;深入工程一线,整合安全监测、视频监控、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管理、实时动态显示、故障及时预警,进一步提升智能运行水平……这些宛然在目的斐然之处,也仅是山东干线公司数字建设成果的一隅。

一致规范性管理,恪守中国温度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重大,因此保障工程安全、优质、高效运行是管理单位的第一要务。山东干线公司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局战略高度,坚持精益求精,不断强化规范管理、升级调度运行、严抓安全生产,连续九年圆满完成省界调水任务,山东段干线工程提前半年完成全线验收任务,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渠清水浩然北上。

1、标准化:严守工程管理体系

取得安全生产、金结机电、土建工程维护、标识标牌、盘柜及线缆整理标准化等多项成果;启动泵站、水库、渠道工程标准化建设;形成一套干线公司特色的标准体系;成为全国南水北调系统内首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围绕调水主业累计投入43亿元,持续加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只为高水平实现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精准精确调水。

2、多方位:多措并举力保安全

厚植标准化管理,山东干线公司还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工程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全面修编防汛预案和度汛方案,高标准开展应急演练,得以成功应对多次特大暴雨、洪水、台风袭击和汛期、冰期输水检验。与此同时,持续提升水质应急监测和在线监测能力,统筹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及意识形态安全等工作,凭借精细入微的坚守、孜孜不懈的探求,多方位力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铸就百年基业,永葆中国温度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因此,山东干线公司坚持以拳拳赤诚之心为党分忧,以殷殷家国之情为民解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导向、重要决策和行为表率作用,深植信念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和文明创建全过程,时刻牢记职责与使命,不负信任和重托,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撑起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巍巍脊梁。

鸟瞰中国的山川大地,奔流北上的汩汩碧水,刻画出中华民族的海晏河清与昂然崛起;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共绘出一个民族的赓续绵延与伟大复兴。

龙潜百川,渠行千里,水饮一江,四海升平。山东干线公司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实际行动坚决守护这条供水“生命线”永续北上,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作出更多贡献。

山河日月镌刻初心难忘,岁岁时光谱写峥嵘华章。秉承优良发展基因的山东干线公司,定将继续润泽齐鲁,以葳蕤生光的中国温度蓬勃迈进,实现“让一泓清水成就百年基业”的美好愿景。让我们执手展望,共同期待。

(陈文歆高晓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感怀一泓清水,腾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