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逛超市的时候,遇见保温杯区域有个大姐驻足。将某品牌的保温杯拆了、看了、摸了,最后还做了“听”的动作。看和摸,我能理解,但是“听”是什么意思呢?
查阅众多资料,开始对保温杯的识别有了初步的感知。
小米保温杯看保温性能
往保温杯内加满热水,拧紧杯盖,搁置2-3分钟后,用手触摸杯身和杯底。如果发热,证明其内胆非真空,保温性能差。
看密封性能
往保温杯里装满水,拧紧杯盖,倒置,用力甩几下。如果没有渗出水来,证明杯子密封性好。
如果去超市、商店,能用这样进行验证操作的话,那么商家都会为之疯狂,天天蹲守在保温杯旁,为顾客时时提供热水。我们需要的是不借助外部工具,进行识别的方法。
MIGO保温杯看材质
与水直接接触的杯盖内层、防漏橡胶圈,看材质是否是食品级的硅胶。这种材质安全无毒、无异味、表面光滑、使用时间长。
看杯身材质是否是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地质优良、防腐防锈、色泽鲜亮、保障健康。其他材质不锈钢,存在锰含量超标的问题,会导致钢质性能不稳定,容易生锈腐蚀,长期与空腔接触很容易出现人体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
不锈钢不具有磁性,用磁铁靠近是没有反应的。相应的,一切比较质量较差的不锈钢,磁铁靠近是会被吸引的。
哈尔斯保温杯看质量
观看保温杯的外观,内胆和表面是否均匀一致,是否光滑。杯身与杯底,杯盖的各缝合处是否有接痕。
质量上层的保温杯,就如艺术品一般,远看和近看,很美。触摸起来,更是触感上的享受。
看附件
看保温杯附件与说明书是否齐全。好的保温杯,不仅在产品质量上体现,其附加的东西也会很齐全。如何使用、如何保养、如何维修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以上,是比较普遍认同和科学的做法。这边解释两个存在争议的做法:重量和用耳朵听。
富光保温杯保温杯越重越好?
这绝对是一个伪命题。做得好的真空保温杯,在于其内胆与外胆之间的隔热,所以感受起来不会太重。有些商家会根据顾客这种误解,往保温杯隔中层加入沙子、磁片,有可能是偷工减料,也有可能是利用顾客误区。
用耳朵听管用?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但是实际生活中不切实。保温杯内胆是用抛光的镀银制成,对热辐射有强反射作用,同样适用于声音。声音进去难以出来,故而能不间断地听到“嗡嗡”回响。但试问,普通人对于这种声音的感知力有多强。很好的,或者很差的,或者很好的内胆锉个小洞,顾客能识别得出来吗?
苏泊尔保温杯现代人崇尚养生,所以不管春夏秋冬,都会看到有人手捧保温杯的景象。多喝热水、多喝枸杞参茶,加强身体护养,这是我们都要学习的做法。但是有个好的保温杯,会让人对于养生多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