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
TUhjnbcbe - 2025/1/8 20:58:00

年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指出,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因具有全面性、真实性、机密性等特点,是建立优质干部体系的重要参考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也面临着全面信息化的转型问题。

1背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须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举措。在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中,湖南、宁夏等地因“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被点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一种隐蔽却危害较大的腐败行为。

这是因为,干部人事档案是党和人民选拔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假档案”无法成为优秀干部的任用凭证。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扰乱党员干部任用和选拔的正常秩序,影响竞争的公平性,有损党员干部群体的纯洁性。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需

信息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由之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档案成为我国开展干部监督工作,实现干部选拔、落实人才培养、优化干部人才品鉴的重要依托,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符合当前我国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现实需求。

数字社会纵深推进的必然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数字社会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与年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相比,新《条例》明确增加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要求。新形势下,构建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干部人事数字化档案网络,是建设数字社会的重要工作。

2现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干部人事档案安全问题堪忧

干部人事档案存在实体监控能力不足,以至产生档案造假等问题。传统人工档案管理存在实体安全监管的漏洞,使得干部人事档案有被人为操纵篡改的风险,截止到目前为止所出现的档案造假案例来看,干部人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干部人事档案资源配置不足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资源配置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产生的干部人事档案数量庞大,但因为领导不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公面积不够和资金等问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处于较低水平,这直接阻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不高

传统基于手工协作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因流程复杂、操作繁琐等因素导致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和利用环节管理效率低下,这造成干部人事档案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另一方面,随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日积月累,低效的人工管理已经给主管单位带来诸多困扰。

3策略: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转型

风险管控:推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是构建“不敢造假,不能造假”制度的有效措施。准确的数据来源是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切实保障。

一方面要严格采集程序,准确录入干部的学历、职称、姓名等固定信息,将现有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归档和安全备份。另一方面,进行严格的材料鉴定审核,去伪存真,查漏补缺,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权威性。

优化配置:实现干部人事档案投入专项化

专项化指主管单位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上应设置专项资金。干部人事档案承载着证据与记忆,是主管单位重要的档案资产。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高效的档案管理设备和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做好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

增效减负:促进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在线化

干部人事档案业务在线化指切实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继续进行纸质干部人事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电子化全流程管理,在减少档案工作者业务负担的同时,减轻主管单位档案保管的库房压力。作为单位重要的档案资产,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贯彻落实中组部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主管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总之,实现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各主管单位要立足干部档案管理的实际问题,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创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真正实现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助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全面升级。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