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是促进民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机制,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领导包案、面谈为主、增值服务”等服务新模式,深入推动“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相衔接,通过精准施策、精细化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先后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奖项、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表彰大会上,区人力社保局获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人事档案与个人社保缴纳、退休申请息息相关,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今年年初,家住船板胡同23号的残疾人朋友刘女士拨打市民热线咨询,在单位改制后如何处置自己手里的档案。接到电话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人力社保局及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向刘女士了解详细情况。
经过了解,刘女士的档案从原单位转出后多年来一直留存在自己的手里。原崇文区福利企业康祝医疗公司招聘残疾人职工,刘女士去了该公司工作。然而,签订工作合同时,她没有在意档案这回事,既没有放到公司也没有委托人才市场管理。
明年,刘女士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档案问题因此也成了最让她发愁的问题。按照刘女士参加工作的年限,有一部分视同缴费年限需要通过档案进行审核。如果不及时解决档案存放问题,就会影响到退休金的发放。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刘女士的情况详细记录在册。
北京康祝医疗用品公司此前是某单位下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近年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没有权限保管档案,公司职工多数是残疾人。“在这家公司里,刘女士的问题是否是个例?还有多少残疾人朋友同样面临档案存放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公服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最终得知有同样情况的共有55人。
“55人中有30多人是在职的。”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邹强介绍,这些档案大致分为两种情况,有的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存放在自己手中,还有一部分滞留在该公司内,滞留时间最长的已有10年左右。
按照规定,职工档案应统一存放在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相关部门授权的档案存放机构,如未按规定存放将对个人产生诸多影响。工作人员张乐举例说明道:“许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例如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办理入职、入党政审和工作调动等都会受到影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办理退休时,个人提交的档案,审批部门是不予接收的,这样就无法办理退休审批手续了。”
为了及时解决55位残疾人朋友的档案问题,区人力社保局启动“领导包案”的接诉即办工作方案,由局长王万青、副局长芦微包案,公服中心具体承办,按照“一档一策”的原则逐一了解情况、制定方案。
“领导包案”是区人力社保局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探索、创新的服务新模式,即部门负责人、部门班子成员、局领导采取亲自听取案件情况、亲自与诉求人电话沟通或上门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置,并对案件结果负责。方案制定后,公服中心工作人员历时近1个月,通过走访、问询、查找、追踪,落实了55份残疾人朋友档案存档问题。
以此为契机,公服中心总结了事件办理过程中的相关流程、经验,形成模板固化并不断完善、推广,为后续类似事件的办理提供借鉴、参考,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责任编辑:常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