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李辉周小荣)从清理楼道杂物到疏通下水管道,从修复破损道路到整理路面电线电缆,为社区治理疏“堵点”、解“痛点”……通过持续努力,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将一个基础薄弱的老旧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活力迸发的新家园,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下辖伍家院、狮子口2个社区,有居民户、2.6万人,辖区内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隐患多,居民意见大。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街道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探索创新出一套以“”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法,实现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街道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单位”“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湖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党建为引领,“四个一”提升党群凝聚力。
从社区党委、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四个关键点着手,通过总结实践“四个一”理念,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吸引党员、团员、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共建,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在动力,提升居民“三感”。
社区党委是“一盏灯”,定好路子把方向。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等,及时将党的声音传到基层、落地生根。在事关社区建设发展的问题上,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区发展定准调、指好路。先后实施道路提质改造、通道亮化、拆除隔心墙、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协商解决难事等5大工程,高标准建成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活动中心为载体,精心打造老街文化十大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
党员志愿者是“一面旗”,筑强堡垒树标杆。着力在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上下功夫,实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形成支部联系网格、党小组联系楼栋、党员联系居民户共建机制,实行党建“1+N+X”网格化管理服务,做到一网格一特色。以党建带群建,激发党员自觉参与重要工作的内生动力,在征地拆迁、抗洪抢险、污染防治、文明创建、应急救援等重大工作中,全面发挥支部的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伍家院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已成为老百姓身边一面流动的红旗,党员就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团员志愿者是“一团火”,凝聚力量当先锋。社区青年团员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到服务站争做志愿者,开展中小学生学习辅导、保卫湘江母亲河、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引导团员积极服务奉献社区。面对疫情,积极组织辖区青年力量严防严控,为打赢防“疫”之战贡献青春力量;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志愿参与一线执勤,切实做好一线防控工作。
群众志愿者是“一堆材”,集结联动促共建。成立水鹰救援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公益小卫士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群众性学雷锋、小手牵大手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活动70多次,服务社区居民1万余人。社区居民志愿者主动申请家庭陪护、禁毒劝导、编外调解、看栋守院、环保卫士、文明劝导等服务内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以服务为根本,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率先开展“五微”社区治理工作模式。
构建“微体系”,优化服务机制。完善健全联点共建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队伍等互通共融的工作体系。由联点共建单位负责项目资金保障,社区协调指导监管,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社区志愿队伍具体实施,实现政府、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的整合对接,以项目化方式运作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办理“微实事”,落实大民生。依托网格化管理,以居民参与为主,组织开展民生微实事“你来提,我来办”活动。每月1-5日广泛征求意见,5-10日开展分类实施,10-25日全面精准实施。落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抓紧难事实办、大事商量办,实行1件微实事+1名“两委”班子成员+1名网格员+1名栋楼长的“四包一”工作法跟踪办理直至办结。通过“你来提,我来办”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条,汇类成10大类的微实事,现办结率98.5%。
培育“微力量”,增强服务能力。重点挖掘社区中有才能的、热心的社区居民,根据其自身优势特长,将其培育成社区志愿队伍的骨干和领头人,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便民志愿服务队、消防志愿队、禁毒禁赌五老志愿队等不同特色的13支志愿服务队伍,先后组织开展志愿骨干督导培训23次、志愿者培训10次,共培训志愿者达余人,有效提升志愿队伍管理能力和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开展“微项目”,形成自治效应。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设立不同志愿服务项目,激发社区内在活力,逐步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和良性互动的社区局面。服务项目有文明劝导、环境整治、便民利民、扶贫济困、法律服务和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夜巡、环境整治等服务;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四点课堂”和“益起成长营”儿童关爱服务,累计服务儿童1.3万人次;水鹰救援志愿服务队开展水域巡查、水上救援服务,先后救助溺水人员达43人;便民志愿服务队开展“便民维修日”服务,每月为群众免费维修电器,累计维修各类电器达余件;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值班、劝阻不文明行为等。
存储“微爱心”,健全激励机制。设立“爱心银行”,运用“时间银行”工作机制,将志愿者管理模式与银行存储模式有机结合,形成志愿者参加活动、存储爱心、申请兑换的工作流程,建立以兑换服务为主、兑换物品为辅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评比表彰和星级评定制度,志愿服务累计达到一定时长的志愿者,可依次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志愿者凭星级在购物、贷款、入团、入党、看电影、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并常态化开展优秀志愿者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推荐唐新林、唐满元两兄弟为湖南省消防工作先进志愿者,刘志斌为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一年来共评选最美志愿者65人。
以文化为灵魂,造品牌形成共建共享好氛围。
构建社区文化治理模式,以文化活动聚人气,以活动实效凝人心,塑造“老街”系列社区文化品牌项目。
建平台强队伍。利用闲置的老供销社建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图书室、书画室、培训室、会议室、排练室、多功能厅等;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成集文体娱乐、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科技推广、学习培训、树立新风等活动阵地,结合居民爱好,组建象棋、戏曲、舞蹈、器乐、书法、绘画、蓝球、排球、乒乓球、门球等各类兴趣小团队15个,参与人员达余人,实现百姓自娱自乐。
健机制乐百姓。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长效机制,鼓励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托文化活动中心,策划开展引导群众健康向上的各类文化活动。如《周三电影免费看》《周日学生书画课堂》,书法、摄影、象棋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角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从麻将桌走进“社区百姓文化俱乐部”。并组织社区文艺队伍和文艺人才,排练一批“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弘扬新风正气。同时,积极协调辖区内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常态性的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康乐活动。
培骨干造品牌。挖掘培育志愿队伍骨干,提升服务能力。以“社区引荐、群众举荐、自我推荐、社工挖掘”等方式,重点挖掘社区中有才能的、热心的社区居民,根据其自身优势特长,将其培育成社区志愿队伍的骨干和领头人,通过他们调动更多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坚持“一项活动抓出一个亮点,系列活动打造一个品牌”,以活动塑品牌,以品牌汇人文,通过“老街故事我来说”“老街周末我来秀”“老街电影我来看”“老街书法我来教”“老街孩子我来教”“老街文明我来创”“老街电器我来修”“老街安全我来护”“老街健康我来守”“老街空间我来管”等10个老街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次,服务居民达2万人次,成功打造出人人热情参与、民众幸福满意、各方共治共享的“老街”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