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界的“药草皇后”,蒲公英味甘、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养胃消积、利尿通淋之功。
蒲公英的泡水搭配
蒲公英干、鲜品均能食,一般以干品泡水,保留全株,包括叶、根、花均可药食同源。蒲公英可单独泡水饮用,但味偏苦、性微凉,一般也可加入性温之品同泡,一可对症,二能温其寒性。
1、蒲公英汤
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记载了一味蒲公英汤治眼疾的方法。
即以鲜蒲公英,根、茎、叶、花全用,干品则减半,煎汤温服。
此汤可缓解眼部红肿、胀痛、多泪等症,且虚实火热之证皆可用之。
而蒲公英入肝经,且有清凉之性,便可患眼疾诸证。
2、蒲公英姜枣茶
蒲公英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本草新编》
蒲公英可清胃火,且不损脾胃,但性偏寒凉,故而可加入少许生姜、红枣同煮饮用。
此茶饮可缓解胃热湿滞、口腔溃疡、口苦口臭、胃部烧灼等胃火旺盛、肝胆湿热之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胃寒、腹胀、口淡、便溏、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肢体酸软等脾阳气虚症状时,则不宜饮用蒲公英。
3、蒲公英玫瑰花茶
蒲公英通肝经,有消肿散结之功,对于女性乳腺增生、乳痈肿痛等病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本草求真》
蒲公英缓解乳痈肿痛,可与玫瑰花同泡水饮用,玫瑰花性味甘温,有理气解郁、活血散瘀之功,且能温和蒲公英的寒凉之性。
如有乳腺肿痛、乳汁不通等症状,常喝此茶可以疏通瘀堵的肝经,且有清火之功,有通乳的好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为苦寒之品,不可作为保健茶饮长期饮用,如乳腺已通、乳汁正常,则需尽快停服。
4、蒲公英龙须茶
蒲公英加入玉米须,可加入适量玉竹饮用。其中,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之效,可与蒲公英搭配饮用。
此茶饮适合因消渴引起的口干、口渴、发热、烦躁等症状。
5、蒲公英的其他搭配
首先,蒲公英虽可清胃火,但性味寒凉,需要与甘味且有健脾益气之品搭配,更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饮用。除上述生姜、大枣、玫瑰以外,也可加入枸杞、桂圆等同饮。
其次,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好处,可以缓解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口干、上火、燥热、喉咙肿痛、肺热久咳等问题,可与金银花、甘草、菊花等清热之品搭配同饮。
再而,蒲公英入肝经,故而有清肝胆火、消肿散结之功,可缓解热毒疮疡实火,适用于疮疡、目赤肿痛、肠痈等症状。其可搭配桔梗、冰糖、金银花、菊花等同煮饮用,有很好的消肿散结之功。
蒲公英泡水的注意事项
蒲公英泡水饮用,但苦寒凉之性过重,不可饮用过多。且下列人群不宜饮用蒲公英——
蒲公英主热证,阴寒证患者、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饮用,以免寒上加寒;蒲公英主清热解毒,故风寒感冒人群不宜饮用;蒲公英性苦寒,经期女性、肠胃虚寒、便溏人群不宜饮用;蒲公英不宜饮用过量,且不可冷饮,以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此茶饮不适合保健饮用,故而无热性病症的正常人群不建议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