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人才红利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专业技术人才从年的.4万人增长到年.8万人,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以件稳居世界第一;在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高水平中国科学家数量增长迅速,进入世界前列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八个坚持”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鲜明体现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重要战略目标,有着明确的战略布局,比如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等
◆党管人才的优势,就在于发挥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将广大人才有效组织起来、团结凝聚起来,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把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渐次展开。
人才是第一资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回望百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汲取我国优秀传统人才思想,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理论和制度,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从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精彩篇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专业技术人才从年的.4万人增长到年.8万人,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人才素质整体提升。截至年底,中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年的12.5%提高到21.2%,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由35.9%提高到48%。
人才国际竞争优势稳步增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以件稳居世界第一。《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排名从年的第29位快速上升到第14位。在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高水平中国科学家数量增长迅速,进入世界前列。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人才红利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潜探测、量子通信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成果举世瞩目。“中国天眼”落成启动,北斗导航组网运行,川藏铁路开工建设,3D打印、基因测序、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化步伐加快,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5G通信、高温气冷堆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连续取得重大突破,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节节攀升。
这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添动力、增动能。
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发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在新世纪之初深刻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曾先后在年12月和年5月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推动我国人才强国建设步伐。其中,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就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作出全面部署。
进入新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这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正是在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
回顾过往,要从以往党的人才工作中汲取经验;面向未来,更须为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这次会议强调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会议以“八个坚持”首次系统概括提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这“八个坚持”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鲜明体现。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重要战略目标:
到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这一重要战略目标有着明确的战略布局: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将更加紧密关联,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将进一步相互交织,人才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10月14日,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乘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琚振华摄/本刊
人才优势厚积薄发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养几方面重点人才,其中特别提到战略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帅才”,在跨学科研究、大兵团作战组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担纲“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领军人物。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培养卓越工程师关系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对精益求精为“大国制造”奉献智慧和汗水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也惦念于心。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