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沾化区开辟县域医共体改革卫生健康惠民新路
TUhjnbcbe - 2025/6/21 11:0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秀成通讯员张超姜悦辉栾庆学

年以来,沾化区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县区为契机,创新打造“1+1+N”工作模式,聚焦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资源下沉,实行一个医共体贯通区镇村、一个联盟并重中西医,以“县级强”带动“乡级活”促进“村级稳”,打通卫生健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启动运行以来,全区基层诊疗量占比同比提高27.35%。年11月份,其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发;两次在全国紧密型医共体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主要做法:

管理资源下沉,“十大中心”托底村级。医院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医共体内成立了“十大中心”,实现了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六个统一”。人力资源中心制定值诊带教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实行“输血”“造血”并重支农,累计下派医生人次,培训乡医人次,提升村级服务能力;财务结算中心链接村卫生室财务系统,实行统一收支管理。财政给予每个村卫生室每年2万元补助,对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统筹保障;质量控制中心制定质控规范和考核标准,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公卫管理中心成立公卫专家团队,巡回指导做好慢病管理、健康扶贫等工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高4.9%、5.3%;信息服务中心通过PACS、HIS系统接入,对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药品使用、健康档案等进行线上管理,优化再造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后勤保障中心将村卫生室建设全部纳入规划范围,投资10.5万元对设施陈旧、环境较差的21处卫生室进行了升级改造;远程医疗中心将远程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系统贯通村级,建立基础资源、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四大数据库”;药品耗材中心编制药品耗材目录,补足基本药物品种,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结算;医保管理中心开展慢病下乡活动,与名群众签订服务协议,实现“家门口买药、一站式报销”贴心服务;设备维保中心对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进行二级维保,定期监督使用情况。

政策资源下沉,“五项服务”普惠村级。一是优质服务强网底。对村卫生室进行现场办公、一线指导,帮助理思路、定措施、解难题。投资万元为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血糖仪、电针灸仪、拔罐器等设备,改善设施条件,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二是签约服务更务实。医院抽调多个专业技术骨干,与乡镇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组建2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乡镇设立内外、妇产、康复等全专科门诊20处,为群众开展签约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三是公卫服务重实效。医共体将慢病管理、随访服务等纳入绩效评价内容,通过日常监控、定期评价,督促日常工作落实,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投资万元,新建基层发热哨点诊室11处、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7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中医服务更多元。依托中医药联盟,为37处村卫生室配置多功能治疗仪、全自动煎药机等设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区%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达到92.13分,列全市第一名。

信息资源下沉,“两个系统”连通村级。一方面,建立为民服务系统。投资0万元建成区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打造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核心的“基本公卫、基本医疗”为民服务系统,建立全区基础资源、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四大数据库,为居民健康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等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持。年以来,共完成远程诊疗人次。另一方面,研发双向转诊系统。即患者在村卫生室进行初步诊断,如需向转诊,村医即在转诊系统上填写转诊单,写明患者病情、相关诊治资料;医院值诊医师可通过系统接收患者相关信息,提前掌握和预判基本病情,在诊疗流程上实现“病人未到、方案先行”的无缝隙对接。当病人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时,医院医师通过转诊系统及时将病人转回乡镇分院,并根据需要指导后续和康复治疗,建立起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实现了“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的惠民便民目标。基层上转患者同比增长16.1%,下转患者同比增长4.76%。

1
查看完整版本: 沾化区开辟县域医共体改革卫生健康惠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