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研究生魏家娟的“返乡”创业梦
提起90后,出现在我们脑海的画面,有工作,没生活;有职业,没事业;玩手机,忙相亲。再提起90后的女研究生,或是怀抱文件夹,回转于办公楼的走廊,或是坐在电脑前,轻舞手指激扬文字,或是携手男友漫步公园,但很少有人能把女研究生和土地联系起来。
在靖远县五合镇就有这样一个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姑娘,每天带领50多名当地农民,精耕于田间地头。种玉米、栽枸杞,使用生物菌肥,用行动践行着她的绿色农业梦。她有一个朴素的名字——魏家娟,她也有一个朴素的梦,给家乡的农民多提供一份收入的来源,年,她带领当地农民多增加收入60多万元,人们都亲切的叫她“杞丫头”。
92年出生的魏家娟,有一位前瞻性很强的爸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怀揣创业梦的他以2万元起家,在平川做起了面粉加工生意,经过10多年的打拼,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
年,正当爸爸想扩大规模,大干一场时,事必亲躬的爸爸在一次修理气压泵时,由于操作不慎,气压泵爆炸,致使眼睛受伤。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虽辗转多地治疗,但终未能逃脱双目失明的噩梦。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魏家娟父亲用生命诠释着中国农民不屈的人生。失去光明,但不能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周边小麦资源短缺,面粉厂江河日下,爸爸毅然卖掉了面粉加工厂。倔强的爸爸顶住家人及亲戚朋友的反对,在五合镇流转了多亩荒盐碱地,做起了土地改良。很多人嘲笑他将把多年积蓄的血汗钱付诸东流。但爸爸誓将这片盐碱地,改良成金土地,开启了人生的二次创业征程。
受爸爸的感染,魏家娟爱上了家乡的土地,爱上了农业。年,魏家娟报考了甘农大农经专业,毕业后又毅然报考了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乡同父亲一道做生态农业,成为一名“新农人”。
经过多年的探索,父女俩发现生物菌肥对改良土壤功效明显。但购买外地的生物菌肥成本太高,于是引进技术,自建起了生物菌肥发酵厂。
父女俩算过一笔账,一年也有多万元的毛收入,看到很多人为了追求高产,用化肥、打农药、喷草剂,魏家娟为此忧心食品安全,更加坚定了她的选择,义无反顾做生态农业这条路,虽然路会很长、会不易。
她希望自己成为父辈绿色农业路上的继承者,以家乡特色红枸杞为起点,愿意带领更多农户种植健康绿色枸杞,带动更多农产品转型升级,希望更多人吃上安心食材。再加上自己生产的生物菌肥,绿色无污染,土壤改良效果显著,正在被当地农户认可,销售额正在逐步增加,父女俩相信天道酬勤,抱着对土地的热爱,他们的创业在路上。
魏学萍发于甘肃靖远
支持原创,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