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症的疾病原因中,排在前三名的有: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这三大“巨头”中显然糖尿病占了一席之地。
图片来自网络
早期糖尿病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通常有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要高度重视肾脏情况,5年糖尿病史患者应该开始每年监测肾功能了。由于一些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糖尿病肾病相比其他肾病更易发展到尿*症,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发现糖尿病肾损害后,做好这2件事,或许你能避免尿*症的发生。
预防:不放过任何一次检查的机会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体检的习惯,对及时发现身体问题有很大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
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到尿液的变化。糖尿病肾损害也不例外,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也能从尿常规中检查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尿常规变化明显的指标就是微量白蛋白尿。
尿常规中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在20mg/L-mg/L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此时就必须引起重视,如果积极正规的治疗损害的肾单位,尽量逆转肾脏纤维化,及时治疗有治愈的可能。如果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超过了mg/L,则表明已经出现了大量蛋白尿,此时肾功能受损严重,要及时遏制蛋白的漏出,避免肾功能进展。
除此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也是监测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男性2.5-35mg/mmol,女性3.5-35mg/mmol。超过这个范围别大意。
图片来自网络
血常规——血尿酸、血肌酐
血尿酸、血肌酐是反应肾功能的两项指标,其中血尿酸是影响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研究长期尿酸高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肾脏损害,反过来,肾功能代谢能力下降,也会造成尿酸的蓄积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肾病患者因为本身存现血糖代谢紊乱的情况,因此会继发一系列的代谢疾病,血尿酸升高是其中之一,且检查时指标变化明显。血肌酐相对尿酸来说反应较“迟钝”,当肌酐升高时肾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一半了,因此尿酸出现升高时患者不要大意。
图片来自网络
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
这是最直接的了解肾功能变化的一项指标。1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即使没有肾病早期的症状,也应该每年定期做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查,以及时发现肾脏组织的受损情况,能够及时治疗。
糖尿病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肾小球滤过率在正常期会先升高,当患者出现持续为了白蛋白尿的时下降到正常,到大量蛋白尿期才开始持续下降,肾衰竭、尿*期更明显。所以早期检测肾小球滤过率时很容易被“迷惑”,持续监测非常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治疗:2项指标控制很重要糖肾患者要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必须要控制好2项指标:血糖和蛋白尿。
血糖是引起肾损害的“罪魁祸首”,因此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减轻肾脏负担。控制血糖一是要正确应用降糖药,必要时联合胰岛素,二管理好饮食方面,避免摄入升糖高的食物,三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适当运动有利于维持。
有患者说要是早能控制好血糖就不会引发肾病了?肾友要认清事实,长期糖尿病会导致身体内代谢紊乱,多少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面对并发症我们更应该积极治疗,面对,不应该抱有这种悲观的态度。
蛋白尿对肾功能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之前也反复强调过蛋白尿的治疗,今天不多赘述。
如果你有肾病方面的问题要咨询,点“阅读全文”留言,尽力为你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