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饮食多吃苦味食物以清热,增进食欲,要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有助排湿气,调节脾胃。饮茶以绿茶为主,亦多饮红茶。
本文原创作者:*山茶人(*斌)摄影作品:LaoYanOK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的鬥柄指向確定,斗指午,為夏至。此時太陽北行到極致,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也是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日出東北方,日落西北方。夏至亦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節氣,古時聖賢依據“鬥轉星移”早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民間“四時八節”(春,夏,秋,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拜神祭祖的習俗。古人道“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亦是陽極之至的意思,正是盛陽覆蓋其上,而陰氣始生於下。所谓“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將逐漸老去。夏至,時值公歷6月21日前後。古時後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動到最北的時候,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轉移。北半球白天縮短夜間加長。此時氣溫進入了最熱的階段,天氣局部相對氣流加強,雷震雨頻繁。南方出現暴雨、雷雨、高溫、潮濕等,時有東邊太陽西邊雨的浪漫景觀。古時人們把夏至分為三候:“一侯鹿角解;二侯蠶始鳴;三侯半夏生。”意思是一候時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二候時雄性的蟬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而鼓翼而鳴;最後半夏萌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至,五月中。《韻會》:夏,假也,至,極也,萬物于此皆假(極)大而至極也。”《禮記》“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容。”農民諺語說:“夏至不出根邊草,如同養下*蛇咬。”夏至炎熱難免心胸煩悶,此時若能吃些西瓜,綠豆湯,烏梅湯等解渴消暑的小吃可以清熱解火。夏至陽氣盛于外,夏至過後,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藥聖孫思邈提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鹹過甜,易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冬吃蘿蔔,夏吃薑”,早上三片薑賽過喝參湯,都是對生薑所具有的營養價值,醫療作用所做精闢的總結。夏至就像一天當中的正午時分,陽極而陰生,是一年中養陰的開始。此時進入了炎熱的夏季,天地萬物生長旺盛。中醫理論上講也是陽氣最旺盛的一天,養生就要順應四時,注意陽盛於外的特點,對陽氣進行保護要從長字著眼。要調養精神,通過靜神清心來靜身。保持心情愉快、神清氣爽、恬淡虛無、心寬體闊,靜靜的喝一杯茶。和自然萬物一樣的生長,讓自己擁有一顆樂觀自然的心。中醫理論認為夏至時節,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養陽的最重要的時間。此時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机體很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因此不要貪涼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和飲料,合理的使用空調電扇,以免損傷脾胃和陽氣,可以給孩子穿肚兜,成年人穿過膝的裙褲。夏至養生,夏至陽盛而一陰生,護陽而滋陰,要順應夏季陰盛於陽的特點,保護好陽氣,當下“陰陽爭死生”,陰陽交替,寒熱相交,寢食難安,苦悶煩躁,人體會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要“夜臥早起”,加合理午休,保證睡眠。晨起空腹吃薑或喝一杯薑棗茶,養護脾胃陽氣。脾胃好,心氣順而百病不生。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吸收並滋養全身,在五行中屬土,喜燥惡濕,而長夏多高溫高濕,食物容易變質,引起腸道炎症和食物中*,造成腹痛、腹脹、腹瀉。人也最容易出現脾虛濕困,所以要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有助於排出濕氣,調節脾胃。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軟質易消化為主,少吃肥甘厚膩喝辛辣上火,多吃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增進食慾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瓜果,既滿足身體營養的需要,又可以防暑生津,多喝如:綠豆湯、蓮子羹、荷葉粥、酸梅湯、冬瓜湯、綠豆粥等,另外喝綠茶和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夠治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感染。《黃帝內經·素問·四气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气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個性,以利於氣機的通泄,如果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調,對身體不利。在精神方面保持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心平氣和而寧静祛熱,避免因天氣炎熱,濕悶,情緒焦慮緊張,誘發各種疾病。外出時也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帶好雨傘、遮陽帽、溫開水、防曬霜、墨鏡、清涼油等。還應特別注意,古人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在野外或者公園裡,不要坐在木凳上,以免感染濕邪而染病。夏至節氣,氣溫逐漸升高,暑氣蒸人,外濕而內熱不易散發,感覺悶熱而煩躁,體內津液消耗過甚,多飲熱水和熱茶,有利於補充身體排汗生津,此時當以綠茶(自然存放為佳)為主。綠茶性寒味略苦具有:“清熱解*、消暑去火、降燥生津、強心提神、防輻射、抗衰老、促進新陳代謝提神降溫等作用。俗話說“冬天安內,夏天攘外”,所以我推薦大家在以綠茶為主的同時要多飲紅茶,脾胃好的朋友喝新綠茶,脾胃虛弱的朋友飲隔年綠茶(自然存放)或者多飲紅茶熱水,以黃茶、白茶、花香類的烏龍茶為輔,亦可少量飲正味黑茶。如心火過旺可少量喝苦丁茶、銀杏茶、膠股藍、菊花茶等。北方的朋友天乾气燥,注意應多飲熱水,喝紅茶、綠茶、黃茶、烏龍茶、春季白茶或體虛者飲綠茶(自然存放),以健脾養心,防暑降溫。南方進入梅雨季節,天氣濕熱,應解*排濕,注意飲食衛生,排濕防暑,多喝熱水或者薑棗茶(在空調環境里),適當多飲綠茶(自然存放)清熱解*和紅茶(空調屋裡)祛濕養胃,少量飲花香類烏龍茶疏通情志,緩解悶熱煩躁;喝點黃茶健脾;在空調的環境里喝春季白茶,有利於潤肺化濕。北方的朋友早上卯時(5-7)手陽明大腸經當令時,男士喝溫開水或者淡鹽溫開水,女士喝薑棗茶、檸檬水或者溫開水。南方的朋友喝杯熱水或者淡鹽溫水,女士喝姜棗茶或者喝熱水。早上當陽光出來以後,可以到室外空氣清潔的地方進行快走、慢跑、散步、練八段錦、五禽戲或者打太極拳,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更不可以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以免傷陰氣損陽氣。上午巳時(9-11點)足太陰脾经當令時,是上午最適合喝茶的時間,請喝綠茶,脾胃虛喝紅茶(暖脾胃)或者花香型烏龍茶(投茶總量8克左右),北方乾燥可適量多飲,南方濕熱地區的朋友適當減量品飲。下午未時(13-15點)手太陽小腸經當令時,此時午休非常重要,然午休後飲茶更重要,可選擇適合自己的茶飲用,但最好是喝紅茶或者綠茶,以提神醒腦。申時(15-17點)足太陽膀胱經當令,此時可品飲紅茶,綠茶等自己喜愛的茶,多喝熱水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有利於調節身體陰陽平衡,亦有排*養顏的作用。晚上戌時(19-21)手厥陰心包經當令,此時应當調解情志,放鬆心情,選擇適合自己的娛樂活動,如:慢走、讀書、聽音樂、收看娛樂節目等,亦可少量品淡紅茶或者溫開水,以保證身體水分的平衡。晚上亥時(21-23)手少陽三焦經當令,此時應心平氣和,安神靜坐,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喝一點溫開水,準備進入休息狀態。盡量在22點30分左右休息,睡前用當天喝過的剩茶葉加老姜一塊煮熱水泡腳約(20分鐘左右)。健康“平和體質”的朋友,當以綠茶為主,適合以上飲茶方式,並依據今年自身的體質變化和工作條件,飲食習慣,選擇自己喜愛喝的其它茶品,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濕氣加重,濕熱克脾土,人體消耗增加而食欲減少,因此多喝熱水和飲熱茶,有利於身體清熱解*排濕氣,靜心安神,補充身體水分,平衡陰陽,提高防暑抗腸胃疾病的能力。杜絕“久視久坐”造成的坐濕生痰,少看手機、電腦、電視等,同時盡量少使用空調,讓身體有能力調解體內外的溫度,以保證正常的除濕排*。夏至時節特殊善飲茶的體質如:“陰虛质、痰溼质、溼热质和血瘀质”,要以綠茶為主多飲各類茶和熱水,是冬病夏治和清除體內垃圾排*祛濕的最佳時間。亦可針對自身的體質特徵,適量喝熱菊花茶和飲苦丁茶(脾胃虛寒者慎用),脾胃虛寒的朋友,請多喝熱紅茶、烏龍茶、黑茶(味道清、純、正),
堅持每天早上卯時(5-7點)手陽明大腸經當令時,脾胃好的喝檸檬蜂蜜水或溫綠茶一杯,脾胃虛弱的請喝熱淡鹽水或者熱紅茶,女士喝姜棗茶或者檸檬蜂蜜熱水,以稀釋血液、潤腸通便、排*養顏、補充身體水分等。晨起日出,可到室外空氣清潔的地方進行快走、慢跑、練八段錦、五禽戲或者打太極拳,可做適當出汗的運動,但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更不可以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以免傷陰氣損陽氣。其它時間,除吃飯前後1小時和晚上戌時21點以後。均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喝茶,脾胃好的朋友以綠茶(自然存放)為主,脾胃虛寒不和的朋友,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以喝熱紅茶和溫性類茶為主,切記必須是熱茶。五行屬火的人除外!慎飲茶的特殊体质如:“氣虛質、陽虛質、血虛质”的朋友,在夏至節氣應抓住此時補陽的最佳時間,滋陰補陽,冬病夏治。以紅茶為主,適當喝温性花香類烏龍茶、熱黃茶、熱綠茶、熱白茶、多喝熱水、薑棗茶等。上午七點左右,下午六點左右,陽光出來後,適當增加戶外運動慢走曬太陽,但一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注意防暑防曬。忌:冷茶、涼茶、冷飲、冰水!早上卯時(5-7)手陽明大腸經當令時,喝一杯熱的姜棗茶、檸檬熱水或者熱白開水,以清腸通便、滋潤身體、增進飲食等。上午巳時(9-11點)足太陰脾經當令時,是最佳喝熱水和飲熱紅茶的時間,可適當多喝紅茶或者黃茶、熱白開水,以健脾開胃,補充身體水分促進身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下午未時(13-15點)手太陽小腸經當令,此時是午休後最佳的飲茶時間,可以喝一杯熱紅茶、熱淡綠茶、薑棗茶或者熱開水,有利於聚精匯神,補充水分,提高工作能力。下午申時(15-17)足太陽膀胱經當令時,適當喝一些自己喜愛的茶有利於清心明目,思維敏捷,提高工作能力,事半功倍,祛濕排*養顏。晚上戌時(19-21)手厥陰心包經當令時,是一天調養身心的最佳時間,通過放鬆身心,可適當運動和收看收聽音樂歡快的節目等,少量補充水分,以保證身體陰陽平衡。晚上亥時(21-23)手少陽三焦經當令,是準備進入休息的時間,此時當清空思緒,平心靜氣,閉目安神,盡量在22:30左右休息,睡前用當天喝過的剩茶葉,加老姜一塊或者艾葉煮熱水泡腳約(20分鐘左右),再喝小杯熱蜂蜜水(糖尿病者不喝)或者一小杯溫開水。夏至節氣慎飲茶的特殊體質還有:“气郁質、特禀质、和心虚质”,同樣要利用好補陽的時間,滋陰采陽,適當多喝熱紅茶、優質春綠茶和熱開水或者薑棗茶,亦可喝一些養生茶(玫瑰花茶等),以防暑抗過敏增強免疫力,一般情況在上午七點左右,下午六點左右,陽光出來後適當增加戶外運動曬太陽,要遠離花粉等過敏源,並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防暑防曬的工作。切記:杜絕生冷寒涼的飲食和冰水飲料,杜絕“濃茶、冷茶、故事茶、不乾淨的茶,遠離治病的神奇茶,非病沒煮茶”!早上卯時(5-7)手陽明大腸經當令,喝杯溫檸檬水,紅棗枸杞茶或者淡鹹熱水,有利於補充全身的水分,清腸通便,滋養皮膚,排*養顏,調節身體陰陽。上午巳時(9-11點)足太陰脾经當令時,靜心品茶的最佳時間,喝杯淡熱紅茶、溫黃茶或熱白開水,以健脾和胃增進食物消化吸收,提高身體素質,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抗病*的免疫力和防暑降溫的能力。下午未時(13-15點)手太陽小腸經當令時,午休後最佳的品茶時間,可飲熱紅茶或者熱綠茶,以滋潤身心,提神醒腦,增強工作效率。下午申時(15-17點)足太陽膀胱經當令時,是全天學習工作精力最旺盛的時間,適量喝點淡紅茶、淡綠茶或者熱白開水,有利於調整身心的陰陽平衡,補充水分促進排*養顏。晚上戌時(19-21)手厥陰心包經當令,此時最利於修身養性,放鬆心情,調養修復身心,適當運動有利於疏通心血,愉悅精神,慢走散步、練五禽戲、打太極拳、聽音樂、讀書、看娛樂電視等,也可相伴一杯淡紅茶。晚上亥時(21-23)手少陽三焦經當令時,可閉目養心,安神靜坐,精神內守,調養氣血,可少量喝點熱水。應盡量安排在22點30分左右休息,睡前用當天喝過的剩茶葉,加老姜一塊或者艾葉煮熱水泡腳約(20分鐘左右),身體微汗出即可,再潤幾口溫開水為佳。給大家推夏至節氣經絡養生1、點按極泉穴兩三分鍾。2、點按內關穴兩三分鐘。3、點按膻中穴、鳩尾穴、氣海穴。兩分鐘。4、點按心腧穴、厥陰腧穴。以上健康飲茶和其他養生之道為個人推薦。敬請各位朋友參考。注:關於時辰飲茶也要適當靈活運用。關於節氣認定,應以本地自然景物和氣候,為節氣標準。作者:*山茶人(*斌)年6月20日(文中图片为当季拍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