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亮堂的苹果(Apple)店,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群在上课的爷叔阿姨?
他们是苹果课的忠实学员。从基础的设备使用,到拍照、绘画、编程,还有音乐编辑,他们无所不学。
每周来报道一次,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倒也不都是“学霸”,有些只是来解解厌气(打发无聊)。
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聊了聊,我们发现老年人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让人乍舌。
一
70岁的*国强(化名)是苹果店的常客。打从去年9月知道了苹果店有教授课程之后,3个多月里他已经来听了20次课。
“带今朝大概廿趟唻。我就听基础课。我每趟有记录的,南京路、淮海路、环贸我都听过的。”他说。
“我一直听iPhone和iPad,伊每堂课呢,大概有三分之二内容是重复的,三分之一是新的。重复呢,我就多听听,加深印象。反正是免费的。”
来苹果店上免费课程的
既有年轻人
也有中老年人
在一节“iPhone和iPad基础使用课(第二部分)”上,老师讲了iCloud、Siri、提醒事项、ApplePay等功能。
相比其他第一次了解这些功能的学生来说,带着金丝半框眼镜、头发灰白的*国强俨然是学霸。
“我用过(钱包功能)的,我是绑交通卡。”“伊蛮安全的。”他能对老师的提问直接回复。
也会调侃一下自己使用Siri时的感受:“好像不大敏感。”“脑子要先打好草稿。”
*国强(化名)
对着iPad演示
如何使用Siri
课程最后,他打开自己iPad里的提醒事项,向老师提问:“怎么浏览iCloud里的照片?需要下载伐?”
学霸在听课装备上也是齐全的。
他面前放着A4开本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几月几日在哪里听课,什么是重点,哪些要回家复习……他都记得清清爽爽。
笔记本后架着iPad,对照着老师上课的内容。一只玻璃杯里自带泡好的菊花枸杞茶。他欢喜挑选老师对面的位置,正对着老师。
课后,他总结了今天所学:“今朝有些重复的,像iCloud我已经听过好几遍了。我就重复听一下。”
他指了指笔记本上的内容说:“侬看,我都打好五角星。冷掉的东西,需要重新听。”
“回去我整理下。咦,刚刚学好东西,在几个钟头里马上要加深印象。再整理里面有没有遗漏,否则这个记忆要忘掉的。”
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一杯养生菊花枸杞茶
爷叔听课装备齐全
和想象中iPhone大多是子女购买的不同,*国强的设备都是自己买的。
不止是他用的iPhone11和iPadAir3,他还给自己买了一台索尼黑卡,花了1万元。
而他最早就是从索尼的摄影课开始听起的。在索尼课上,听人说起了苹果的课。他就开始了两头听课的生活。
起初他也用过儿子淘汰下来的设备,但年他更新了自己的全套设备。对此*国强颇有些自豪感。
“哪能讲呢,我也不想用伊的物事(东西)。叫伊教课呢,‘呦,哪能这个也不懂的?哪能噶戆呃啦?’”
“所以我问老师唻:‘小阿弟,侬讲了噶耐心呃。侬讲给侬爸爸妈妈有噶耐心伐?’伊笑起来了。”
“笑起来说明啥问题啊?没噶耐心。”
选择设备上,*国强并非盲目跟风。他是做了研究的。
“我原来有只华为,华为买了一年多了,我想升级下。后来我听到任正非讲了句话:‘像我女儿孟晚舟也是用苹果的。你们不一定要排斥苹果。’”
“就是因为这句言话。我这人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欢喜研究,它好在哪里。华为呢拍照片好,零下十度也可以的。”
在苹果的课堂上
总是不乏
头发花白的身影
上了20节课后,他已经能在生活中熟练iPhone和iPad的基础功能。他还购买了iCloud的空间,将原先储存在百度网盘的文件转移到了iCloud中。
他的计划是听30节基础课程。
“30趟听好。再听就要听哪能拍手机视频,手机视频剪辑。”
“再有就是Mac里面三个文件(pages、numbers、keynotes)怎么用。这些iPad上也好用的。”
他计划着,学会“苹果三件套”以后,出门旅游就可以不用带笔记本电脑了。
在数字化时代,*先生不仅没有落伍,反而拥有了与时俱进的新颖想法。
“家里以前的照片我一张张扫描。阿拉儿子讲:侬这点照片,走掉以后要被我丢光了。扫描以后呢,我扫好存到云端里厢。”
“下趟给我儿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