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茶行业相关的一组数据
TUhjnbcbe - 2022/6/21 14:45:0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节日里。大致搜集、学习茶行业。

信息源:中茶、农夫山泉招股说明书;华创、艾媒、里斯战略等的行研报告;伊藤园财报等。

框架如下:

*中国茶行业总体。

*产业链及中下游情况:竞争格局、细分赛道、领先企业。

*渠道的变革——电商化。

*一级市场融资情况。

*日本无糖茶演进史和伊藤园。

--------------------------------------------------

一、中国茶行业总体。

1、茶叶销售总量平稳增长。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19万吨,较年的.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增幅53%。

2、到年,全国茶叶内销销售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7.99%。较年的亿,增幅95%。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年发布《亿增量背后的品类创新机会——中国茶饮市场报告》指出: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亿(年白酒市场规模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7.2%,预计未来五年市场容量接达到亿。

4、茶叶销售总额持续提升,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茶叶价格的持续走高。茶叶销售均价年左右---年.5元/千克,年.3元/千克。

5、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二、产业链及中游情况:

竞争格局、细分赛道、领先企业。

1、六大茶系。

绿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龙头崛起。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费茶叶品类。

黑茶:产地集中,行业集中度较高。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主要知名品种包括普洱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普洱茶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大益、中茶等知名品牌茶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市场结构总体稳定。

白茶: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低。我国白茶的主产区在福建福鼎、*和、松溪、建阳等地,早期因产量不高且长期出口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

*茶:市场份额较小,国民认知度低。*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极小品类,目前仍处于复兴起步阶段。

2、占比。

绿茶消费.92万吨,占总销量的56.87%;

红茶33.88万吨,占总销量的14.72%;

黑茶34.41万吨,占总销量的14.95%;

其他品种茶叶销量占比均不足10%。

3、销售均价。年我国六大茶系中,红茶、白茶、*茶销售均价稳居前三,分别为.09元/公斤、.35元/公斤、.06元/公斤。

4、净利润。根据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业信用体系建设报告》,年-年,家参加调研的企业中,样本净利润分别为30.13亿元、37.07亿元、39.20亿元。年、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3.03%、5.75%。

5、领先企业。

(1)中茶。

*总体营收利润:年营收12/利润1.78--年15/1.45--年16.3/1.66--半年7.8/0.88;营收和天福差不多,利润率低于天福。

*全品类。历史上,由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茶消费习惯差异较大,使得我国茶叶企业区域特征明显,不同茶类的经营模式也各有特点,但往往受制于区域和品类限制难以持续发展壮大。公司通过全品类综合经营,避免了单一茶类运营的区域限制和业务波动风险,有效提升了业务的稳定性。

*电商渠道销售收入近年来实现较快增长,消费额自年仅为3,.94万元,年上半年已4,.82万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3.65%。

电商销售较为分散,人均消费额分别为.56元、.20元、.16元、.65元,处于消费低位。

(2)天福。

港股。连锁门店销售茶叶、茶食品、茶具。19亿营收/3.6亿利润(毛利率59.5%,净利率18.95%,环比年化增幅15%左右)/55亿市值/市盈率13。

三、产业链下游情况:

竞争格局、细分赛道、领先企业。

1、里斯战略定位咨询的报告指出:茶饮市场正在原叶茶、即饮茶和现调茶饮三个品类赛道不断分化。

受益于消费升级和高客单价,现调茶饮成为中国茶饮市场增长最快赛道,也是近五年茶饮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在资本的加持下,未来五年现调茶饮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原叶茶近五年来增长率为8.1%;预计未来五年增速将进一步提高至11.3%,突破亿元。

即饮茶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几乎为零,行业整体竞争趋于同质化,增长放缓的疲软态势,亟需找到新的增长极。

*这三大品类分别处于工厂时代、市场时代和心智时代。

心智是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所有品类终究会发展到心智时代,而品类所处阶段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也暗含了各自品类当前不同的竞争重心。

尽管历史悠久,但原叶茶目前仍处于工厂时代,有品类无品牌。在认知中,价格是传统原叶茶心智阶梯排序的第一标准,因此传统原叶茶一直在心智阶梯中处于高位;但新锐原叶茶品牌正在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吸引流量,逐渐进入消费者心智。“原叶茶企业亟需突破产业链‘缺乏工业化、标准化运作’的困局,通过持续的创新吸引年轻人,打造细分品类的专家品牌。

不同于原叶茶,现调茶饮品类已完成了从工厂时代到市场时代的阶段,将从跑马圈地的市场时代转向认知主导的心智时代。其发展路径统一围绕“茶、奶”持续进行原料升级,“真材实料”、“产地优势”、“天然成分”直接导致了现调茶饮心智地位的差异。尽管目前现调茶饮门店依然在高速扩张,但产品趋于同质化,亟需建立品牌认知。

而即饮茶则已经进入了心智时代。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即饮茶市场,历经20余年发展,开始向高端转移。一方面产品不断围绕原材料进化,另一方面品类持续分化,新品牌不断诞生。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化、功能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驱动了即饮茶品类开始不断分化,分化出无糖茶和功能茶,新品牌也将不断诞生。

“在茶饮市场中,品类有这两大发展路径:顺应品类自身的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趋势,推动品类创新;借鉴成长性品类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建立心智认知,最终将心智资源转化为市场份额。”鉴于茶饮市场的三大细分品类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各个品类应顺着竞争重心的转移趋势,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营创新。

在这样的判断基础上,中国茶饮市场存在着以下六大品类创新战略机会:

中国茶饮的全球品牌机会、

现调茶饮即饮化、

无糖茶饮本味化;单一口味向多元口感转化、

原叶茶的高端化;原叶茶的年轻化。

2、袋泡茶。

(1)现代消费者生活紧张,对快消品的便利性要求极高,而袋泡茶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现今袋泡茶已经成为世界茶叶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袋泡茶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水平。袋泡茶在国内整个茶叶消费市场占比仅约5%;

华创证券一份研报显示,截至今年2月,国内茶叶消费群体约4.9亿人。在艾媒咨询数据中,喝茶用户中有51%会选择袋泡茶。在喜欢袋泡茶的消费群体中,40岁及以下人群占比88.2%,这比传统茶企主力消费人群年轻10岁,且女性与男性已基本持平。

(2)增长。从到年,袋泡茶的销售额从12.7亿增长到了.7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4%,年茶包的线上销售额占据了中国原叶茶市场的86%,远远超过原装茶叶。

(3)产品和价位。袋泡茶通过丰富的口味调和,将茶叶与花香、果香结合形成多变的口感,也形成了市场热潮。但中国袋装茶想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如何将“玄妙”的口味标准化,如何为行业制定清晰的标准才是原叶茶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区别于立顿的红碎茶包,这些袋泡茶品牌推出的大多是原叶茶,即在三角泡袋里填装茶叶原叶,或者几种茶叶原叶拼配,或原叶加花草、果实干片等。因为追求品质,原叶袋泡茶的价格趋于高位,相比立顿最低销售单价每个茶包0.5元,国内袋泡茶的单包售价普遍在2-7元。

(4)渠道。不同于立顿在商超渠道的强势,国内袋泡茶产品在初创时期,销售渠道普遍集中在线上。据观研天下数据,年,袋泡茶线上消费占比达到32.9%,直追线下消费占比40.1%。目前,线上袋泡茶品牌正逐步走向线下,比如,T9、茶里等品牌纷纷在线下开设实体店。

随着电商新零售渠道的发展,中国袋泡茶行业也借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大幅增长.9%至.7亿元,是茶叶线上市场规模的48.57%。预计年将达.5亿元。

(5)本土袋泡茶品牌4类玩家:

第一类是袋泡茶品牌,茶里、茶小空及Chabiubiu等袋泡茶、茶粉及茶棒产品;

第二类是本土传统茶企,八马、大益及天福,都已推出自己的袋泡茶产品;

第三类是本土老字号,同仁堂、胡庆余堂、雷允上和吴裕泰,它们推出的桑葚枸杞茶、红豆薏仁茶,区别于其他袋泡茶;

还有新崛起的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在新式茶饮业务之外,增加了袋泡茶业务。

(6)领先企业。

CHALI茶里。在全网已拥有超过万+粉丝,8年累计销售超8亿个袋泡茶包。年,CHALI茶里国内销量已赶超立顿。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浩*在投资CHALI茶里时表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全球最大的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作为消费品却一直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我们看好CHALI茶里以高品质袋泡茶为切入来提升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并不断通过创新型的茶产品研发来不断提升消费体验,最终成为中国茶的一张新名片。”

对于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原因,CHALI茶里CMO林川曾在采访中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茶行业的“三段非标”。前两段非标是指中国茶叶主要依靠人工种植、采摘以及炒制,最后一段非标则指在流通环节,茶叶因本身的等级、产地、分量等原因,价格千差万别。

袋泡茶江湖暗战。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行业相关的一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