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以最强的体魄抵御病*,构筑人体的一道“防火墙”?为此,我们特邀六位专家为大家开出提升免疫力的处方,让我们的免疫力更加“硬核”。
多食五谷杂粮化湿健脾
受访专家*建平01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委书记,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温州市*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浙江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市康复医学会会长。
初秋,如何提升人体免疫力?*建平开出三大处方:
首先,要保护好阳气。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认为,这次新型冠状病*肺炎属于中医的“寒湿(瘟)疫”范畴,病性上属阴病,所以我们尤其要护持好自己的阳气,保暖防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衣着以“下厚上薄”为宜,即裤子和袜子要穿得相对更暖和些,因为人体上半身阳气较下半身充沛。
其次,调整好脾胃功能。新冠肺炎患者表现出一种湿、寒、热、*、虚的混杂特征,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湿。因此,平时脾胃虚弱、湿性体质的人就需要格外注意(这类人往往表现为舌苔白腻、没有力气、四肢疲软、胃口差、腹泻等症状),需要化湿健脾,建议多食五谷杂粮。
作为主食的大米、小麦是最养脾胃的。其他的五谷杂粮,比如薏米、芡实、白扁豆也能补益脾胃,又能祛湿;山药、莲子,气阴双补,还能固精。推荐大家在秋季吃点山药粥、薏米粥、百合莲子汤等。办公一族可以在办公室泡陈皮茶、枸杞菊花茶。*建平说他自己平时在办公室,也会泡上一杯枸杞菊花茶,“有些人泡枸杞菊花茶的时候,往往抓一大把枸杞、菊花,其实这个是有讲究的。”他建议一杯茶里放10~15颗枸杞、5~6朵菊花。
给孩子喝的开水里,也可以加点陈皮;对于畏寒又怕上火的人,不妨在炒菜的时候,放2片生姜;老人早上吃粥的时候,可以放几片九蒸九晒的姜片。
平时还要忌生冷、滋腻之物,如有一些人喜欢拿连花清瘟、双*连作为预防用药。其实,这两种都属于苦寒之品,服用后容易损阳气。不少温州人喜欢服用鱼胶、阿胶、熟地等补品,容易造成湿不进补的后果。肉类也不宜吃太多,烧肉时可放些辛香调料,如茴香、八角之类的,既祛腥增香,又醒脾解腻。
三大方式调理痰湿体
受访专家袁拯忠02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温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分会副主委、温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温州作为温润之州,地域特点总体上湿热明显,所以临床以湿邪为患者常见。”袁拯忠介绍,针对温州人痰湿的体质,他提出了相应的保健方式:
一是吃喝好。《*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提倡的是均衡营养,而且作为精气神的原料,五谷不可或缺,就是主食不能不吃,但是也不能多吃。为了顾护脾胃功能,保护阳气,不要贪凉饮冷,不喝奶茶、不吃冰镇谷果蔬菜、不吃生冷海鲜等。
对于喝水,不能一概而论要多,需要根据人的性别、年龄和状态“三因制宜”。
二是睡眠好。提倡睡“子午觉”,就是中午午休半小时左右,夜晚十二点之前务必上床睡觉。对于睡眠不好的人,更是要强调睡前远离手机、电脑、平板等,多采取听音乐、阅读纸质书刊、泡脚等方式,必要时可以吃点小米粥等助眠。
三是心情好。放慢工作的节奏,在生活中增加运动和旅游等时间比例,情绪放松,可以喝一些花茶,比如白梅花、玫瑰花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保健方法护正气,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流传至今的防疫利器——香囊也值得推荐。可以将藿香、苍术、菖蒲、草果、艾叶、白芷和苏叶等药物混合粉碎,装入囊袋之内,悬挂于背包或者置于室内,通过中药的挥发性物质,芳香避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吃蛋白粉能提高免疫力?某些水果不能吃?专家教大家避开营养“雷区”
都说“合理膳食是免疫的基石”,如何通过饮食提高免疫力?有哪些常见的营养误区?在这里,两位专家教大家如何避开营养“雷区”,轻松吃出免疫力。
警惕六大营养误区
受访专家潘优津01温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女医师协会委员、温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
“医生,吃蛋白粉能提高免疫力吗?”
“高钙奶粉是不是更补钙?”
“吃南瓜、苦瓜会降血糖吗?”
在内分泌科门诊中,潘优津总是碰到上述这样的咨询。为此,她特别总结了温州人常见的六大营养误区:
误区一:通过吃鱼胶、海参、鳝鱼等补充蛋白质
解析:从营养学的角度,鱼胶、海参、鳝鱼与鱼、肉、鸡蛋的优质蛋白成分相似,并非价格越高越好;如果专门去吃鱼胶、海参等,还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误区二:专门补充蛋白粉
解析:如果正常人群平时均衡饮食,一般情况下是不缺蛋白质的,也就没有必要补充蛋白粉;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还容易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损害肾脏功能。
误区三:高钙奶粉更补钙
解析:一般牛奶中的钙磷比例合适,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额外添加了钙剂,反而改变了奶中钙磷比例。一般人群,选择纯牛奶即可,对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等患者,可以喝脱脂或低脂牛奶。
误区四:喝粥容易控制血糖
解析:其实喝粥后,反而使餐后血糖波动更大,因熬粥时间过长,会使大米的糖类分子发生糊化,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建议糖尿病患者、老人喝的粥不要太稀薄,适当浓稠一点,并适当缩短熬煮的时间。
误区五:为控制血糖,不吃米饭,只吃杂粮
解析:不吃主食更加不利于控制血糖;如果主食摄入不足,就容易缺乏供能物质。建议大米与杂粮的比例为2:1。
误区六:吃南瓜、苦瓜等会降血糖
解析:其实无论吃什么食物,血糖都会升高,并非吃某种食物能降血糖。只是吃了有些食物,血糖会升得少一点,无论是哪种食物,都应适量。
其实均衡饮食、饮食多样、结构合理很重要,各大营养素机体均需要。无论什么食物,都应适量,过量即是机体的负担。
巧吃餐桌上的糖和蛋白质
采访专家张济周02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温州市人才、温州市中医药学会经典与经方委员会常务委员。
经常乏力、犯困、失眠……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有,那就预示你的身体进入了亚健康状态,此时身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就会下降。如何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张济周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糖和蛋白质。
第一个关键词是“糖”。
“糖是最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它能够马上转化成能量。因此,我平时在门诊中对亚健康人群主张吃糖。”张济周介绍,这里的“糖”并非是糖果、白糖、冰糖,而是植物糖分,主要是来自水果。但平时在门诊中,他总会听到不少老人说怕上火或者吃了胃寒,不敢吃某种水果,甚至有的会把水果在开水里烫了吃。他认为吃水果跟饮食均衡的道理一样,建议吃水果也均衡(孕妇、婴幼儿除外)。因为每种水果里的糖会伴随不同的“伴侣”成分,如:苹果酸、水溶性维生素等,可以通过吃不同的水果来补充不同的营养成分。
第二个关键词是“蛋白质”。
说起蛋白质,大家会马上想到蛋白粉,但很多人对蛋白粉是无法吸收的,吃进去容易拉肚子。张济周建议大家应尽量去吃新鲜的优质蛋白质,如鱼、鸡蛋等,这些新鲜的蛋白质没有防腐剂,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一定要吃蛋白粉,他建议吃乳清蛋白粉更利于吸收。
此外,豆浆作为植物蛋白,含有较高的雌激素,在尿酸不高的情况下,还是一种不错的补充,特别对于中老年女性是一种天然的养颜饮品。
孕前调理门诊、“让孩子学会洗手”的宣教行动……孕产妇和儿童这样做好防护
疫情期间,孕产妇和儿童作为特殊重点人群,格外受到